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青春聚力乡村振兴 实践铸就时代担当 ——学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07-13  校团委    访问量:

引领青年大学生投身乡村,服务基层,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9日,由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廖良林带队,校团委书记张珊、植物科技学院党总支书记金华及学校师生代表组成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奔赴永州茶林镇新和村,以"大行动"为载体,深情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使命,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挺膺担当。

暖心关怀传递真情:廖良林代表学校为困难家庭送上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为孩子们送上学习礼包。在走访过程中,与村民围坐话家常,详细了解家庭收入、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勤劳致富。在得知村民王大叔的儿子大专毕业后一直待业在家廖良林当即与小伙子促膝长谈年轻人要先立足再发展,积累工作经验很重要。他一边开导学生转变一步到位的就业观念,一边安排随行工作人员对接就业岗位。这份饱含温度的关怀,如同春风化雨般浸润着村民的心田。

科技支农守护根基队员们化身农科卫士,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穿梭垄间棚内,运用专业仪器设备,对当地主要农作物进行抽样检测,重点分析农药残留和营养成分;采集不同水源样本,开展水质安全指标检测。通过科学数据分析,为农户提供种植建议,并形成详实的检测报告,既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又保障了村民饮水健康,将科技服务的种子播撒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

知识星光点亮童心:支教队员们精心设计"七彩课堂",涵盖趣味科普、美育启蒙、红色故事、心理健康辅导等丰富内容。当孩子们在无人机航拍体验中第一次从高空俯瞰家乡美景,当红色故事课堂上举起如林的小手,知识的光芒正照亮乡村振兴的未来之路。

匠心巧手惠及农家:家电义务维修点成为村民交口称赞的"及时雨"。队员们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顶着酷暑,细致排查故障、修复家电百余件。一件件重新"上岗"的电风扇、电饭煲、收音机,不仅解决了村民日常生活的"小麻烦",更传递了服务队务实为民的"大情怀",让科技惠民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步履丈量乡村脉搏: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居住需求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走访调研。他们俯下身、沉下心,聆听乡亲心声,收集一手资料,力求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后续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精准建言乡村振兴积累了丰厚素材。

画笔描绘和美新颜:园林设计专业的同学们挥洒才情,将新和村原本单调的墙面变为传递文明风尚的画卷。一幅幅以"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为主题的墙体彩绘跃然墙上,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了文明乡风,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鲜活的艺术气息。

政策春风温暖人心:宣讲队走村入户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解读,成为困难家庭学子的"指路明灯"。队员们用通俗的乡音、鲜活的案例,详解贷款额度、申请流程和还款细则。一句句清晰的讲解、一次次耐心的答疑,不仅打消了家长们的顾虑,更用真情实意架起了与乡亲们的连心桥,让国家的惠民政策真正转化为助力成长的实效。

躬身乡土践初心,青春筑梦正当时。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青年学子们用脚步丈量土地,以专业服务乡民,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成长蜕变。深入农户家中,他们读懂了"三农"这部厚重的教科书;开展科技支农,他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践能力;面对乡亲们的笑脸,他们真切体会到奉献的价值与快乐。这场生动的社会实践课,让青春在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中绽放光彩,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更让青年学子收获了受益终身的精神成长。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实践成果,他们以更加坚定的步伐,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继续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征程上书写青春华章。




( 编辑:廖唯超 审核:汤蒙蒙 廖唯超 张珊)